博士生导师介绍

作者: 图片:  时间:2011-07-17  :点击数:

 

李芳东,男,1963年3月生。博士、研究员、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、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、博士生导师、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。兼任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副理事长、国家林草局柿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长、国家林草局“经济林种质创制与利用重点实验室”主任、《经济林研究》编委会副主任委员等职。李芳东长期从事经济林和泡桐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。先后主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(UNDP)项目、国家“八五”至“十一五”攻关(科技支撑计划)课题、“十二五”至“十四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。培育经济林良种26个(国审10个),发布技术规程16项,发表学术论文80篇(TOP期刊10篇);出版学术专著4部,180万字。在泡桐育种方面,提出泡桐种质资源挽救、保护和发展的新思路,在国内20个省(区、市)收集泡桐属种、变种、变异类型、种源、优树、种间杂交和航天育种无性系等遗传资源300多个,选育出泡桐优良无性系3个,审定良种3个;在名特优经济林方面,选育出柿、杜仲、仁用杏等良种和新品种10余个,制定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5个,尤其是首次引进筛选出杏、李种间杂交新品种7个,填补了我国优良杏李杂交品种的空白,在新疆喀什等地推广30余万亩,亩效益万元以上。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。

杜红岩,男,1963年5月生。研究员,森林培育专业农学博士、博士生导师,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,河南大学中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。中国经济林协会杜仲分会理事长,杜仲产业国家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兼秘书长,国家林业草原杜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,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杜仲产业发展促进会副理事长。一直从事杜仲等经济林育种、栽培与高值化利用研究。先后主持国家各级攻关项目(课题)30余项,主持营建国内第一个国家杜仲种质资源库,收集杜仲种质资源2000余份,筛选核心种质318份,主持选育出杜仲、杏李等经济林良种40余个,审定杜仲良种33个,目前国内18个国审杜仲良种均由杜红岩研究员主持选育;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;主编出版学术专著7部,《杜仲产业绿皮书》等国家智库报告3部;主持制修订国家和林业行业标准10个;主持完成国际国内第一个杜仲全基因组精细图绘制;研发杜仲雄花茶、杜仲亚麻酸软胶囊等杜仲功能产品10多个,取得研究成果20余项,荣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11项;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件。研究成果和先进事迹先后20余次在中央电视台、新华社、光明日报、科技日报、中国科学报、中国绿色时报等专题报道。先后荣获第六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、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、中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奖、首届生态文明.绿色发展感动人物、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先进个人、中国林科院科技扶贫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。领导的“杜仲培育与利用创新团队”入选首批“全国林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创新团队”。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。

乌云塔娜,女,1975年9月生。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副所长,仁用核果类团队首席专家,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国家林草局仁用杏培育和综合利用创新团队负责人,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仁用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,全国经济林产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中国林学会经济林分会副理事长,园艺学会干果分会常务理事,中国经济林协会木本油料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,中国林业百科全书国内科研组织,中国林业百科全书编委。国家林业局百千万人才工程省部级人选,全国林草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科技领军人才。长期从事仁用杏、长柄扁桃等木本粮油经济林树种育种、高效培育与综合利用研究。先后主持“十三五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。营建了国内外最大、最系统仁用杏、长柄扁桃异地种质资源保存库,包括栽培种、近缘种、野生种等共16种,收集保存了杏属和扁桃属种质资源2300余份,建立了杏属种质资源表型大数据库。主持完成大扁杏(甜杏仁)、西伯利亚杏(野生)、普通杏(华北和中亚类型)、杜仲基因组,组装到染色体水平,破译控制重要性状的遗传密码,首次揭示了大扁杏起源等重要基础性科学问题,建立了杏属植物基因组数据库。揭示了仁用杏自交不亲和、花期、杏仁苦甜、果实大小、杏仁大小等重要产量与品质性状形成分子机理与遗传调控机制。 建立了杏属植物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及其胚挽救技术,主持培育抗/避倒春寒高产稳产的仁用杏、鲜食杏、长柄扁桃良种18个,获得植物新品种权3个;建立了高寒高海拔地区杏高效传粉新模式(风力传粉弓形1:3),克服授精障碍和传粉障碍,研发了杏推迟开花(避倒春寒)技术、抗冻保果技术,解决冻花冻果问题,形成主栽品种+授粉品种+保果抗冻等提产技术支撑体系。通过系统研究仁用杏和扁桃功能成分及其功效,研发出高档食用油、蛋白饮料、低能量高蛋白树粮粉、杏仁多肽等产品20余个,提高了仁用杏和长柄扁桃附加值及其综合效益。发表论文150余篇,主持培育经济林良种30余个;制定标准7项,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项,出版专著6部。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,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。

朱高浦,男,1981年3月生。博士,研究员,博士生导师,首席专家。兼任河南省林学会理事和《Forests》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》《经济林研究》等期刊编委,是河北、江西、河南、福建等省重大项目和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。朱高浦长期从事经济林育种和栽培生理研究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8项,审定仁用杏、杜仲等良种和新品种12个,制定行业和地方技术规程5个,第一完成人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件,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5篇(TOP期刊3篇),出版学术专著3部(主编1部)。系统收集了枣、杏等野生种质800余份,建立了种质的分子评价方法,筛选出核心种质48份;解决了桃和杏远缘嫁接杂交砧穗互作的排异反应,成功建立了属间远缘嫁接杂交技术,并提出了内源植物激素、small RNA等生物分子的跨嫁接部位转移是导致嫁接杂种性状变异的内因,且合成部位的信号物质最终决定了嫁接杂种的表型形成等观点,相关成果被《Scientia Horticulturae》等TOP期刊发表;主持审定的‘中仁7号’等良种幼果抗冻能力显著提高,单仁重0.91 g(对照‘优一’0.69 g),单产提高24%等优良特性,实现了冻害年份的稳产育种目标,该良种已经在内蒙古、河北、河南等地规模化推广,成为当地新的主栽品种。连续11年荣获单位先进个人称号,获2015~2016省直机关优秀党员。

Copyright© 2008版权所有: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

主办: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